租前问题
支付问题
入住帮助
团体订房
业主加盟
我的订单
我的点评
修改密码

上海应该抓一个经济变革的大作品

都市生活 | 10年前

 “我们生活在上海,扎根在上海,首先希望自身能抱成团,让上海电视剧在全国发出声音。”昨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联合组织,编剧王丽萍主持的“上海影视四季沙龙·夏”活动,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举行。除了王丽萍,活动现场亦请来李洋、刘德宏、阎建钢、刘江、王宛平、李潇、顾伟丽、任仲伦等南北两地知名影视人士,全方位“把脉”上海影视剧。

  要下工夫写点大作品

  曾执导《赵氏孤儿案》等电视剧的导演阎建钢,直言自己一直想跟上海合作,苦于没机会,“上海的创作力量太强,我们进不来。”阎建钢笑言,从编剧团队来看,以王丽萍、顾伟丽等为代表的上海女性编剧帮,近两年几乎占据了中国屏幕半壁江山。

  上海影视剧在阎建钢心里一直留有两个印象:民国时期的上海滩,以及王丽萍等人编创的再现普通上海市民生活,不乏纯美和浪漫的当代剧。但作为一个拍惯大剧和正剧的导演,“上海的影视文化总觉得缺了点雄性基因。”阎建钢认为上海不乏地标性作品,还应努力创造具有“国标性”的作品,而除了民国上海和当代上海,“我们别忘了还有一个老词叫"大上海"。无论是历史、政治、文化,还是经济,上海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都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我们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这种文化基因?”阎建钢举例说,中国改革开放至今日,上海的地位不亚于北京,上海在国际和经济上的认知度也远高于北京。“为什么上海不抓一个经济变革的大作品?真应该下点工夫写大作品。”

  作为中国视协制片人工委会副会长,刘德宏曾制作《媳妇的美好时代》、《永不磨灭的番号》等电视剧。在他的印象里,自中国电影有史以来,上海对中国影视的推广和影响不言而喻。而无论是编剧还是演员,当代上海也从不缺乏优秀的主创人员,以上海文学作品为蓝本创作的影视作品亦有相当的基础和分量,“但在规模推动和产业化发展方面,上海和北京相比还不是那么有力度。” 刘德宏举例说,北京现有三千多家影视公司,因多数由业内专业人士打造,这些公司类型多样且普遍偏“创作型”,基本形成影视产业所需的群体效应,“上海的民营影视公司则是在经营、市场贸易和客户维护上更强劲。”

  另外,刘德宏感觉上海近几年有较集中且独到的港台资源,港台资源的集聚繁荣了上海的影视市场,“但反过来,也可能影响上海在创作上的深挖以及上海的本土创作。”

  大家都爱民国上海

  曾策划《亮剑》、《士兵突击》等军旅题材电视剧,现任职于解放军总政宣传部艺术局的李洋,近年也一直在考虑制作上海军旅题材,如淞沪会战等的影视作品。而说到上海的地标文化和最值得挖掘的题材,民国时期的上海最让李洋充满期待。“既然当代题材已被王丽萍等人写到极致,我还是希望有机会做一部有关民国上海的作品。”李洋说,“回到上海的过去,可能就能寻找到上海的底蕴和魅力。”

  “其实我也挺想写上海。但让我们这些北方人写上海的当下,确实很困难。”虽然已写出了《金婚》、《幸福像花儿一样》等大热全国的电视剧,编剧王宛平却坦言,因为没有在上海生活的直观经验,当代上海她确实写不来;而老上海因为可以恣意想象,对她来说却代表了一种新鲜,“写过去的上海滩特别过瘾,很希望写一点全球华人心中风情万种的老上海。”

  想到上海就想到了爱情

  作为沙龙现场少有的80后青年编剧,李潇今年因《大丈夫》、《我爱男闺蜜》等热门电视剧大红。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李潇直到三四年前才有机会首次踏足上海。“想到上海,我就想到了爱情。”李潇说,上海于她而言便是一个摩登甚至魔幻的存在。从城市密度来看,“上海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街上散步的城市,北京却是一个走很远都到不了过街天桥的地方,大而空旷。上海能让人感觉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气息,这种气息叫"爱情"。”

  李潇一直以来都擅写都市情感剧,从商业角度讲,情感剧也容易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和韩国、日本同类型的都市情感剧相比,“国内很多城市拍不出那种情调和浪漫气质,但上海具备这种气质。”在李潇的印象里,上海遍布林阴街道、欧式建筑、摩天大楼、精致的西餐厅,这座城市完全具备和巴黎、纽约、东京、香港等国际都市抗衡的气质,亦不乏底层市井生活,“为什么没有团队来此拍一部完全打败日韩剧的戏?如果要拍都市情感剧,这里一定是最合适、最漂亮的地方。”

  对此,编写过《亲情树》、《山楂树之恋》,土生土长于上海的编剧顾伟丽似乎最有发言权。“上海可以表现的热点很多。可能雄性题材作品我们女性编剧抓不住,但有些历史沉淀比如民国题材,我们都很感兴趣。”和李潇一样,顾伟丽认为上海的当代生活不仅仅在于拥挤的市井生活和弄堂文化,也有时尚、进取、温暖的一面。她甚至笑言,因有感于自己在黄浦江西岸跑步的美好感觉,她近日甚至想把一部新戏易名为《我在西岸等你》。

  人才吸纳是最重要的支撑

  导演刘江的代表作很多,但要说到观众最喜闻乐见的作品,还要属《媳妇的美好时代》和《咱们结婚吧》。在他印象里,相较于北京的宽大敞亮,上海是座内容丰厚的城市,“处处是细节,懂生活情调,也很讲究细腻。”刘江说,在此背景下,出生在上海的导演黄蜀芹拍出了《围城》和《孽债》两部风靡全国的电视剧,“说来说去离不开人才二字,人才创造了好作品,好作品给上海带来了荣誉和影响力。”但沙龙现场的导演和编剧都认为,不可避免的是,北京近几年集中了更多的创作人才,“有黄蜀芹这样的前例在先,上海还是要以吸纳人才作为最主要的支撑。”

  上海电影集团党委书记任仲伦继而对原创上海影视作品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上海原创是指上海题材,还是上海本土导演和编剧的作品?我认为更应打响"上海出品"的理念。”任仲伦以美国电影产业举例分析说,电影的出品单位和创作主体应是合作主体,而非捆绑在一起的患难夫妻,上海要打响出品这一理念,“意味着上海应做创意的组织者和采购者,并在制片和版权中做主导。既容纳本土人才,也吸引其他省市人才一起合作。不能狭隘地说导演、编剧非上海人,就不能算你上海的作品。”

  据悉,由编剧王丽萍等人牵头的“上海影视四季沙龙”将于每季度定期举办,力争打造“上海影视剧编剧之家”。目前,秋、冬两季沙龙活动主题业已确定,秋季主题将走出上海,走进韩国举办“中韩电视剧编剧高峰对话”,冬季则将盘点2014年国内电视剧,并展望2015年的电视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