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锋线》2012年8月26日播出: 出国留学人数激增,与此同时,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生比例也在不断上涨,仅2011年,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9万人,与2010年相比激增38%。如今,很多家庭是在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留学的情况下,盲目从众地砸钱送孩子去“镀金”,其实,海归回国找工作,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一份调查显示,七成单位人事主管不会优先录取海归。 宋志伟2004年到英国留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2008年回国后,他先后做过销售员、工厂车间管理人员等不同的工作,经历几次辗转,目前一家公司做咨询顾问。回顾就业历程,宋志伟认为,与自己出国前的预期相差甚远。 宋志伟:“国内的竞争压力相对比国外是大的很多的,这种(不好找工作的)情况在我们同学当中普遍存在,我觉得心态很重要。” 启德教育集团国际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出国留学家庭中,年收入30万元以下的家庭数从2010年的58%升至76%。越来越多工薪阶层家庭送子女出国留学。家长们希望,出国镀金后,孩子的身价能借此上升,但现实并没有想像的那么美好。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七成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表示,不会优先录用海归。具体来说,66.1%的人表示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喜欢海归的主管和管理阶层为8%;另有25.9%的人表示比较青睐海归。 乾瀚物流公司人事行政总监 刘磊:“以前我们招海归大概10%,现在只有2%到5%。他的所学所用在我们这无法实施,工资比较高,但是给企业创造的利润很小,性价比比较低。” 智联招聘的调查显示,33.9%海归的进修专业为金融财会,其次是管理人力资源类专业。不少海归的优势是外语和商科,并非当前国内企业最短缺的技术型人才。在专业学识和创业能力上,与国内顶尖高校毕业生相比,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另外,在海外的实习和工作经验,也是体现海归留学含金量的重要方面。然而,像英国等欧洲国家给留学生提供的实习和工作机会越来越少。英国甚至把留学生的两年实习期取消了。 人力资源部:“我们需要的是实际的工作经验,或是带来创造性的先进的理念,不光是一个身份,更重要的是实用。” 留学生 温骐玮:“假设是以一个普通留学生的身份回来,可能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专业人士提醒,留学不是投资,不存在性价比。镀金论已是过去,如今到了让留学回归本来面目的时候,每个人要依据自身经济条件、职业生涯规划、潜能、专业方向等,综合考虑是否留学。
编后语:现在,留学的普及使海归贬值了,从原来的精英留学变成了一般大众都能申请留学。市场也因此理性了,用人单位开始客观地看待海归能带来的实际价值。因此,要转变留学镀金的观念,理性看待留学,提前做好规划,避免“海归”变“海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