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让今年的房地产市场格外寒冷,曾经对年末政策放松抱有幻想的开发商们,在中央“房产调控坚决不放松”的定调面前,不得不为面对如何熬过这个可能更长的“寒冬”而发愁。他们一边在经营思路上悄然转变,希望通过“曲线救市”等方式,等待另一个春天;而另一边却依然在“促销”大战中尖走偏锋,只为了吸引购房者。
住宅楼变身酒店式公寓等待行情好转再销售
房地产的冬天,一些颇具眼光的开发商,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了酒店式公寓,准备通过“曲线救市”,等待房地产的下一个春天。
“我的出差计划已经排到了明年4月,许多房地产开发商找到我们,要求合作。”柏雅集团高级顾问、柏雅居服务公寓总经理徐斌说。作为酒店式公寓的著名中资管理品牌,柏雅集团的门槛自从今年2月以来几乎被房产开发商踏破,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把手中的楼盘转型成酒店式公寓,熬过这个房地产的冬天。
两个楼盘同一种经营模式
今年9月28日,位于无锡市中心的红豆国际广场柏雅居全套房开业,这是最近住宅楼转成酒店式公寓的一个案例。
今年2月以前,红豆集团销售了红豆国际广场300套住宅中的150套,以平均每平方米2万元的单价售出。然而此后,随着房产调控政策逐渐发挥威力,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楼盘就开始卖不动了。尽管周边楼盘的七、八折促销此起彼伏,但红豆集团没有加入这场混战,他们在寻找更好的商机。
3月份,红豆集团找到了柏雅集团展开合作,把住宅楼转型成酒店式公寓运营,9月28日开业以来入住率超过95%。
转型成酒店式公寓,对开发商究竟有什么好处?徐斌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红豆集团目前手中有150套住房,每套的面积在80到100平方米,就算按照每平方米2万元的价格全部卖完,市值近3亿元。按照红豆国际广场柏雅居每套每天500元的房价,150套房间一年的营收大概在2500万元,去掉交给管理方的费用,开发商的回报率在5%到10%,也就是说公司在拥有这些房子的同时,有了稳定的现金流。
而柏雅集团在浦东向城路上的柏雅居服务公寓,似乎给出了开发商看好转型酒店式公寓的另一个理由。
2006年,位于浦东新区向城路的爵士公寓,作为当时浦东唯一的两幢外销楼盘中的一幢,被欧洲的资金买走,2万多平方米的面积交易价在3亿元左右。投资方找到了当时刚刚成立的柏雅集团,希望把它打造成酒店式公寓。在化了近3000万元的装修后,公寓正式从2008年开始营业。尽管该酒店式公寓的出租率不到95%,但是每套每天近千元的价格,每年的营收还是达到了四、五千万元,去掉管理费,投资方的年收益达到了近10%。然而更可观的是,当时看似很高的每平方米1.5万元到2万元的房价,5年后的今天涨到每平方米4、5万元,房产升值给投资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小编友情提示,上文所提到的柏雅居酒店式公寓,与都市家商旅网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都市家商旅网提供上海酒店式公寓|上海服务式公寓|上海短租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