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庄利用独特的江南水乡古镇资源,在全力保护古镇的同时发展旅游经济,经过二十余年的保护、开发,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水乡”旅游品牌,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旅游的先河,顺应了大众化旅游时代大量普通出游人群感知体验水乡古镇的需求及大量原住民实现原地就业创业、共享发展成果的需求,较好的紧跟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国内较为成功的古镇旅游示范点。
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周庄十分重视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景区的管理和服务,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推出了一批融观光、体验、休闲于一体的项目和产品,如古戏台昆曲、贞丰民俗文化一条街、爱渡小镇台湾老街、富贵园培训拓展基地、“环镇水上休闲游”、《四季周庄》演艺等,开发万三文化系列的旅游工艺品、食品近40多个品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特色旅游线路和旅游商品。到目前为止,周庄共有中小型宾馆5家、客栈130多家、餐馆200多家、就餐位7000多个、床位2900余张,但餐饮、住宿业档次不高、特色不明的问题较为突出。周庄全镇户籍人口2.2万,劳动力人口1.3万,而其中从事以旅游为主的三产服务业的劳动力约为6000人,接近总劳动力人口的二分之一。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经济龙头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镇经济收入约有60%来自以旅游业及相关配套行业,旅游业成为周庄经济的支柱产业,以旅游为主的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有效的扩大了就业面,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文明开化度的提升。
下一阶段,周庄旅游发展工作的重点是围绕建设文化名镇、生态名镇、宜居名镇、旅游名镇的目标要求,依托“人文古镇”和“田园水乡”两大特色资源,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努力构建“一廊三区”( 水乡风情画廊、古镇文化体验区、现代生活休闲区、生态田园度假区)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中国第一水乡”品质,重构融古镇生活体验、江南水乡休闲、度假、会务、康健养生为主要方式的产业链,打造“古镇”和“水乡”两大特色鲜明、功能互补、旅游乘数效应高的旅游综合体,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使周庄初步建成区域旅游度假目的地。到“十二五”期末,年游客接待总量力争达到550万人次,游客结构实现质的提升,全社会旅游总收入超过50亿元;旅游公司完成二次改制,实现上市目标。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周庄将以全镇旅游总体规划为引领,致力于“精品人文古镇”和“休闲田园水乡”的建设,在两个区域的两个层面,形成产业发展的特色依托平台。

一、依托古镇人文资源,建设“精品人文古镇”。
一是编制古镇业态提升规划,以“古镇保护”为概念,推进南市街、南湖街及古镇南线滨湖带的业态提升,规划建设如古镇图书馆、原住民生活区等的特色项目,形成包括旅游“六要素”在内的,并有深度延伸的古镇体验新产业;二是打造“周庄人家”为品牌的特色民宿,吸引原住民的家庭旅馆加盟,提升住宿产品整体品质,建设以“贞丰轩”、“花间堂”为代表的系列精品文化客栈,引导古镇住宿产业向高端化、个性化发展;三是利用有周庄特点的老宅庭院,引进或合作开发“马晓辉文化沙龙”之类的艺栈不少于5家,使文化名人工作室成为普通游客可以进入的新颖休闲场所,提升古镇的艺术氛围和文化品位;四是高层次策划、包装沈万三财富文化,形成“财神节”、“万三财道”、“万三旅游商品”等全要素覆盖的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五是研发昆曲系列、水乡工艺品系列等旅游商品不低于50个品种,精品店不少于5家,通过包装的设计、标准的制定,提高产品的品质,提升景区旅游商品的档次和文化含量;六是制定游客接待体系内各行业、各岗位的服务标准,实施标准化作业和管理,规范提升全区域旅游接待体系,实现景区管理服务等“软实力”的升级,提升景区品质。
二、依托水乡自然资源,打造“休闲田园水乡”。
一是利用港中旅与周庄战略合作的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田园水乡度假目的地;二是规划设计建设“水上蓝道”和“陆上绿道”等慢行系统,形成旅游新动线,打造水乡旅游新概念、新形象,丰富“中国第一水乡”品牌内涵;三是重点发展新型乡村、农庄项目及养生度假产业,并把住宿产品作为核心吸引物来设计开发,形成乡村田园度假新方式;四是编制乡村和农业旅游发展规划,开发建设与农业、文化创意产业高度融合的“万三”酒庄、澄湖农场等新型旅游项目3-5个;五是规划设计新型娱乐体验项目,加快康盛旅游综合体工程和橙天嘉禾影城项目(一期)建设,支持江南人家、爱渡小镇等存量旅游地产的二次招商及新业态项目建设,形成区域旅游新的吸引力。六是加快旅游公司二次改制及上市步伐,真正形成现代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加强企业的融资、投资能力,使旅游公司的发展跳出古镇景区的框架,成为开发建设“休闲田园水乡”的主力。
“十二五”时期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发展期,周庄将充分把握有利时机,解放思想,创新作为,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旅游业与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大融合进程,开创周庄的全境游、休闲度假游新时代。
都市家商旅网提供上海酒店式公寓|上海服务式公寓|上海短租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