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前问题
支付问题
入住帮助
团体订房
业主加盟
我的订单
我的点评
修改密码

“曲线救国”之路——酒店式公寓

公寓资讯 | 13年前

   住宅楼变身酒店式公寓,走上一条“曲线救国”之路,但并不是所有的楼盘都适合转型。

   那么住宅楼改成酒店式公寓有没有政策障碍?是不是所有的楼盘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呢?

  据了解,其中的政策障碍基本没有,由于酒店式公寓不像宾馆等面向散客,需要国家旅游局批准,只要到当地公安部门申请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就可以,它作为普通商户归工商管理。在取得经营许可证后,经过改造,通过消防等各方检验通过后,即可对外营业,其原来的住宅地产的性质不变,也就是说所有的住宅仍有一张张小产权证,开发商随时都可以把它作为普通住宅出售。

  那么外面号称酒店式公寓也不少,并不是每家都经营得那么好,如果开发商选择转型,有没有必备的条件呢?作为业内的资深人士,谈到这个问题徐斌侃侃而谈:“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某个楼盘要转型成酒店式公寓,首先该楼盘的区域内要有一定数量的外商投资企业,同时要有一定数量的外籍人士来这里常年出差;其次该楼盘附近要有比较好的配套,如交通、商业设施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条件。”

  “有了这些条件,住宅楼改成酒店式公寓,后续开发商肯定还要投入,目前的开发商头寸吃紧,这些投入会否成为开发商的负担?”记者不由地为开发商担心。徐斌说,对于开发商来说,这点投入应该没有问题。像向城路的柏雅居服务公寓,从毛坯房到成为能对外营业的酒店式公寓,投资方前前后后的投入也没超过3000万元,无锡的红豆国际广场更少,由于本来就是全装修房,转型的成本只花了一百万元左右。

  酒店式公寓“生存理由”何在?

  如果转型了,酒店式公寓的生意不好,那对开发商来说不是雪上加霜吗?徐斌笑了笑说:“这又回到了上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建议客户要对自己的楼盘加以判断,是否符合上述两个基本条件,如果不符合,我们也不会建议开发商转型。有了上述两个条件,配合酒店管理公司的良好管理和市场营销,生意就不可能差。酒店式公寓的市场广阔,特别是在中国,现在中国有多少外商投资企业?他们中如果每家公司有三到四人的外籍高管常驻中国,这是一个多大的市场!还不算临时出差的人员。当然外籍高管可以选择自己租住民房,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感觉不安全;他们也可以选择宾馆,但是宾馆和酒店式公寓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宾馆的大堂等公共部分很大,一般房间都很小,可是酒店式公寓公共部分很小,但是房间很大,一般都在80到100平方米,客厅、房间、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就是一个家。如果你到某地玩几天,住宾馆问题不大,但是如果几个月呢,你总归希望每天有个家的感觉,而且这个还是有管家式服务的家。”

  徐斌告诉记者,无锡红豆国际广场柏雅居全套房开业前夕,他们在当地的外资企业发宣传资料、做营销,没多少时间,房间基本上就订满了。他说,酒店式公寓的营销不像保险、理财产品,一个是刚性需求,一个是弹性需求。刚需对一个市场来说就是最大的支撑。“酒店式公寓比宾馆还有优势,一是酒店式公寓一般都是常住客,合同一签就是一年,但是宾馆以散客为主,显然前者比后者的经营更加稳定;其二是税收不一样,酒店式公寓的税收要大大低于宾馆。因此开发商选择酒店式公寓的风险就小了。”

  住宅楼转型只是“权宜之计”?

  房地产的这个冬天,让处在酒店管理集团的徐斌也感触很深。他说,2006年到今年初,柏雅集团所开设的连锁酒店式公寓,业主方都是股东的关系方,而今年2月以来,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好几家毫无关系的房产开发商来谈合作,其中不乏国内非常知名的开发商。而记者从两大国际酒店式公寓管理集团雅诗阁、辉盛庭了解到的情况也差不多。

  徐斌透露,国内的开发商对转型酒店式公寓基本上还是属于“曲线救市”,等到房产行情好了再出售,这点和国外的投资基金完全不同。如果开发商设定了5年的规划,5年期间可以得到稳定的现金流,等到行情好了出售,以前要打折卖的,未来或许不打折就可以卖掉,而且有酒店式公寓租约的房子,价格肯定更贵。

  究竟此条开发商的“曲线救国”之路是否成功,一切只能由市场来检验。

    小编友情提示,上文所提到的柏雅居酒店式公寓、雅诗阁、辉盛庭等品牌酒店式公寓,与都市家商旅网都有着良好的合作。

 

 

 

 

 

 

都市家商旅网提供上海酒店式公寓|上海服务式公寓|上海短租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