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前问题
支付问题
入住帮助
团体订房
业主加盟
我的订单
我的点评
修改密码

让体育生活化 “30分钟体育生活圈”将全市推行

都市生活 | 11年前

市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总结推进会现场。

  12月12日下午,上海市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总结推进会在杨浦区五角场镇人民政府会议中心召开。会议透露,下阶段,这项工作将正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并下发了《上海市体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30分钟体育生活圈”,这一全新的健身概念让老百姓走出家门,只需30分钟就能抵达运动场所,让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自今年3月份在静安、徐汇、普陀、杨浦、宝山、嘉定、松江7个区的试点工作,各试点区制定实施方案,并有效整合体育设施资源,对现有各类体育场馆、社区健身苑点、社区公共运动场、百姓健身房、健身步道等资源进行梳理,打造圈层结构体系;创新各类服务手段,加大信息化力度为市民健身提供便利。

  今年全市共建成72条百姓健身步道、27个百姓健身房、5个区级体质监测中心,以及8个百姓游泳池,超额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目标任务。不少试点区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汇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努力构建“大群体”格局。有的区县以设施为基,打造便捷化的活动平台。静安区打造“楼宇运动场”,杨浦、静安、松江等区的所有学校均实现向社会开放,嘉定区着力开展全民健身卡网点建设等。

  会上下发了《上海市体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了以下的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设施便捷、功能完善、服务优质、区域均衡、全民共享的呈环状分布的30分钟体育生活圈结构体系。居民健身的可及度、参与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居民健身难的问题进一步缓解;社区体育进一步发展;“体育生活化”成为社区居民共同的理念和自觉行动,成为千家万户普遍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到2021年,30分钟体育生活圈基本建成,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会议要求,要通过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健全体育生活化组织体系,建立青少年训练功能区,完善体育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市民体质测试工作等具体措施,重点规划建设体育生活圈层体系,推进体育设施硬件建设,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扩大体育锻炼人口,切实增强市民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