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里说,新开通的市民热线专门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就打来试试,没想到那么快就帮我们解决问题了!”家住四川北路街道的韩女士夜间拨打“12345”市民热线反映家中屋顶漏水,次日上午,物业便上门维修,解其燃眉之急,韩女士不禁如此赞叹。
自去年10月市民服务热线开通以来,共受理市民诉求6444件,日均受理15件。通过“牵线搭桥”,担当百姓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中间人”,市民热线逐渐被老百姓熟知并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市民在遇到急事、难事、愁事时,拨打“12345”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光”照过来了
今年2月,居住在华昌路海伦新苑的居民反映,该小区附近的沿河区域没有路灯,给小区居民夜间出行造成不便。接报后,热线办多次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因该区域无路名且不属于小区管理范围,无法认定主管部门,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立刻召开协商会议,邀请区建交委、区房管局、广中路街道三方协商,并确定由建交委在此处新设路灯。此外,建交委还整修了原本坑坑洼洼的路面,方便小区居民出行。同时,将此处认定为中兴路衍生段,便于后期长效管理。来电人在电话回访中难掩感激之情,他说:“这里好些年一直没路灯,我听邻居说打市民热线有用,没想到"光"很快就照过来了,政府真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
今年,区热线办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协调会达20余次,协调处置了多起权责不清、多头主管的市民诉求,充分协调利用行政资源,从制度上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有效解决了市民投诉的关于窨井盖缺失、公共设施损坏、机动车停放等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
噪音“消失”了
城市发展加快,噪音扰民成为了市民来电反映较集中的问题。今年10月,家住汶水东路的市民来电求助,虹口区复兴实验初级中学每天凌晨0点至5点的食堂装卸噪音,严重影响市民夜间休息。区教育局接报后向来电市民了解情况,随即与校方研究并作出整改意见:要求送货车辆改道,并调整送货时间,改为凌晨5点以后;另外要求装卸人员轻拿轻放,严禁大声喧哗。同时学校领导主动与居委联系,并上门听取周边居民意见,由教育局信访办做好后续跟踪反馈工作。周边市民对整改效果表示满意。
区市民热线办理注重对市民诉求的实际解决率,除了对所有来电市民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承办部门处理实效外,还对处理时限作出严格规定,承办单位需在接到工单后,一天内先行回访来电市民,未及时解决的事项将被催办,严重的将移交监察部门,启动行政效能监察程序。
信息“集散地”
社区学校在哪里?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如何申请?为便于市民咨询相关信息,区热线办将本区的各类政策、便民信息、活动信息上传至“12345”知识库,使信息覆盖面广、内容精准,满足日常市民咨询需要。目前在“12345”知识库中与本区相关信息达1055条。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市民吴女士来电询问何处出售全棉棉花胎?热线工作人员收到工单后即刻联系,将2013年上海购物节虹口区系列活动的信息告知吴女士,吴女士当天即前往购置。家住广灵路的贾先生来电咨询,其家中突有成员死亡,已获批的经适房是否需要重新审核?由于该经适房第二天就要进入摇号程序,热线办当天即回复贾先生无需重新审核,可继续办理,让贾先生吃了一颗“定心丸”。
一年来,区市民热线整合并有效利用各类行政资源,最大限度地方便市民咨询、求助和反映各类“急、难、愁”问题,市民满意率不断上升,成为了老百姓的“贴心”热线。